联系号码
开庭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全和动态 > 开庭公告

北京跨行政区划法院检察院成立

来源:新华网  作者:  时间:2014-12-31 14:18:22

       今天上午,北京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和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四分院同时挂牌成立。作为北京市全新设立的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将集中办理跨地区案件,并将按照中央司法体制改革精神,全方位探索司法改革措施。最高人民法院常务副院长沈德咏,最高人民检察院常务副检察长胡泽君,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慕平、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池强为新成立的法院、检察院揭牌。

  沈德咏强调,北京四中院的成立,是北京市法院建设和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要认清形势,明确任务,强化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以敢于担当和勇于进取的精神,为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和人民司法事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北京四中院作为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法院,要充分发挥特有审判职能,严格依法公正审判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环境资源保护、民生安全保障等各类跨行政区划案件,破除地方保护主义干扰,平等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要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强司法应对,深入研究审判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及时解决新问题,为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要结合跨行政区划案件的特点,健全完善审判机制,统一司法裁判标准,为全国法院审理跨行政区划案件积累有益经验。

  胡泽君表示,探索设立跨行政区划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是党中央着眼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我国司法制度建设作出的一项重大改革决策,对于保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维护司法公正、公信和权威,具有重大意义。胡泽君对新设立的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四分院提出三点希望:要勇于探索,在深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和检察改革方面走在前列。大胆开展先行先试,坚持边实践边探索边总结,努力为全面推进跨行政区划检察院改革创造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经验。要敢于监督、依法监督,在加强和改进检察监督方面走在前列。牢记职责,按照中央批准的案件管辖范围,积极探索对跨地区行政诉讼案件等特殊案件的专业化监督,坚决维护执法司法公正。要从严选拔和管理,在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检察队伍方面走在前列。把建设高素质过硬检察队伍放在重要位置,加强检察人员的选拔和管理,满足跨行政区划检察院承担任务繁重,业务专业性强的人员要求。

  据了解,新成立的北京四中院依托北京铁路运输中级法院成立,将管辖以北京区县人民政府为被告的行政案件;按照级别管辖标准,应由北京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保险纠纷案件、涉外涉港澳台的商事案件;跨地区的重大环境资源保护案件、重大食品药品安全案件,以及北京市检察院四分院提起公诉的案件和市高级法院指定管辖的其它特殊案件,同时还将管辖铁路运输中级法院原管辖的刑事、民事案件。

  按照中央司法改革的要求,四中院将对人员实行分类管理,设置法官员额46个,占总编制总数的33%,此外司法辅助人员约占52%,司法行政人员约占15%。首批法官18名,均由法官遴选委员会遴选产生。

  北京四中院院长吴在存表示,跨行政区划法院将全面落实司法体制改革的各项要求,落实主审法官、合议庭办案责任制,在新型扁平化组织框架下,创新法院管理模式。

  新成立的市检察院四分院将管辖北京四中院管辖的行政诉讼监督案件和跨地区重大民商事监督案件;北京知识产权法院管辖的知识产权类诉讼监督案件;北京市检察院指定管辖的跨地区重大职务犯罪案件及关联案件;应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环境资源保护和食品药品安全刑事一审案件,以及北京市检察院指定管辖的其他跨地区重大环境资源保护和重大食品药品安全刑事一审案件;应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发生在民航、公交、水运领域并由其所属公安机关侦查的刑事一审案件;海关所属公安机关侦查的刑事一审案件,以及市检察院指定管辖的其他重大案件,同时仍管辖涉铁路运输案件,业务领导关系和诉讼体系保持不变。

  北京市检察院四分院检察长张幸民介绍,新成立的市检察院第四分院将按照司法改革的要求,实行主任检察官办案制,在办案部门设立以主任检察官为基础的办案组织,配备其他检察官和辅助人员,除保留检察长、分管副检察长对于重大案件审批权、案件终止决定权、关键程序批准权等职权外,其他整体下放给主任检察官,由其在自己权限范围内独立作出决定,承担办案责任,构建权责明晰、权责统一、管理有序的检察权力运行机制。目前,市检察院四分院也已经完成了首批10名主任检察官的遴选工作。

  北京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杨晓超在今天的成立仪式上表示,北京市四中院、市检察院四分院的成立以及前段时间成立的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全面体现了中央关于司法改革的最新精神和思路,落实了法官检察官员额制、人员分类管理、司法责任制、精简机构等要求。市四中院、市检察院四分院要准确把握改革方向,全方位探索司法改革措施,不断提高司法质量和效能,推进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在全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中探索更多的新模式、新经验,取得更丰硕的改革成果。